民之所望,政之所向。今年,張家港緊扣群眾“急難愁盼”,高質量推進涵蓋交通提檔、教育提質、醫養融合、兒童關愛、城市更新、環境提升等領域的19個民生實事項目,計劃總投資15億元,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資5.1億元,占全年計劃的34%。其中,城區路燈改造提升、兆豐農貿市場改造提升兩個項目已竣工,14個項目已正式開工,進度均達到或快于年初目標。
市第一人民醫院
停車綜合樓項目
在市第一人民醫院西南角,停車綜合樓項目正加速推進,市民鄧艷不禁點贊:“之前來醫院,找車位通常要花上10分鐘,期待停車樓早日啟用,讓就醫更省時、便捷。”
據了解,市第一人民醫院每日車流量最高峰時超過1700輛次,而目前醫院停車位僅1400余個,“停車難”成了市民群眾就醫的一大煩心事。為了暢通“就醫路”,停車綜合樓設有地下一層、地上五層,總建筑面積超1.6萬平方米,共規劃車位424個,是張家港首個多層框架結構停車樓。“目前屋面混凝土澆筑工作基本完成,主體結構將于本周日封頂。接下來我們將有序推進二次結構施工、配套安裝工程和裝飾工程,項目預計在今年年底前交付。”項目現場負責人朱青峰介紹說。
效果圖
市第一人民醫院副院長黃云中告訴記者,智慧停車是項目設計的最大亮點。“停車綜合樓啟用后,我們將進行全院智慧化停車的整體布局,通過車位引導探測器、泊位數顯示屏等,對市民找車輛、找空車位進行指引,將大大提升停車效率。”
老舊小區改造項目
同樣推進迅速的還有老舊小區改造項目。在經開區(楊舍鎮)商業新村,首批改造完成的居民樓煥然一新——曾經斑駁脫落的外墻披上了嶄新的外衣,銹蝕的鐵藝欄桿被全部更換,小區整體面貌大幅提升。另一邊,工人們正忙著搭建新的立架,緊鑼密鼓開展第二批改造工作。商業新村居民陳秀芬告訴記者:“改造后大家住得更舒心了。”
效果圖
今年,張家港計劃對東苑小區、南城花園、城北新村、灣士岸四村等10個老舊小區實施改造,總建筑面積約30萬平方米,惠及居民約2500戶。“改造不僅包含外立面翻新、道路‘白改黑’、綠化增補,還將新增停車位70余個、充電樁60余個,切實解決居民停車亂、充電難問題。”項目技術負責人萬廣樓告訴記者,10個老舊小區的改造工作正同步開展,目前首批40棟樓已完成改造,整體項目預計10月底全部竣工。
民生微實事項目
此外,“群眾點菜、政府買單”的民生微實事項目也正加速推進中。截至4月,全市共產生民生微實事項目298個,包含老舊電表箱改造、圍墻護欄改造、休閑場地建設等151個工程類項目,以及青少年兒童心理健康、老年人關愛、社區治理能力提升等147個服務類項目,項目資金預算超1362萬元。
市發改委副主任梅思楠表示,下一步,市發改委將持續踐行“民生優先”理念,繼續發揮牽頭作用,按照“又好又快、能快則快”的原則,綜合運用聯席會商、現場督辦、定期評估等工作機制,加強溝通協調,推進項目建設,確保如期完成全年民生實事項目建設任務,以實實在在的項目成效回應群眾期盼。
一個個民生實事項目的落地
悄然改變著市民的生活品質
彰顯著為民初心
如春風化雨般重塑城市幸福底色
張家港房產網App
好房隨時掌握